>>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聚力生态修复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我区生态修复积极建言
2025-10-28 09:01:08   来源:华兴时报

  加强生态修复,既能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守护生物多样性,又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最终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与长远福祉。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伏国军、张杰提交相关提案,从多角度积极建言,助力我区以生态修复擦亮发展底色。

  构建全周期绩效体系 守护宁夏“三山”生态屏障

  宁夏“三山”(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修复项目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三山’生态修复项目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伏国军在《关于加强宁夏“三山”生态修复项目绩效管理的提案》中指出,部分生态修复项目在规划初期,绩效目标较为笼统,缺乏明确、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一些子项目资金投入与实际产出不成正比,部分地区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出现资金闲置或重复投入现象,而关键生态修复环节的资金却相对短缺。目前的监督考核多集中在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合规性方面,对于生态修复的长期效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和考核不足。“三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渠道有限,公众对项目的了解和认知不足,导致在项目规划、实施和监督过程中难以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有效调动。

  伏国军建议,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调研“三山”生态系统特征和现状,结合国家生态修复标准与宁夏地方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精准且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目标体系。整合优化项目资金分配机制,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对“三山”生态修复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和集中管理。定期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重点审查资金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与绩效目标的匹配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挪用等问题。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分标准和奖惩办法。通过政府网站、社交媒体、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三山”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进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等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方便公众了解项目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还清水绿岸 守生态安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相关部委支持帮助下,固原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卓有成效,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泾源、隆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名单。

  “虽然固原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生态系统脆弱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还不高,还需要持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境内‘五河’流域整体生态结构简单,环境承载力不足,生态系统适应性不强,存在水生态系统失衡的潜在风险。”张杰在提交《关于实施固原市“五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的提案》中建议,将固原市“五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列入今年或“十五五”规划。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新建沿河村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事故应急池等设施;实施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人工湿地提升改造、水源地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实施水库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水库清淤,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采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及水生植被恢复等多种生态恢复技术,强化水库水域自净功能、水生植物群落恢复,促进生物多样性形成;实施区域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关键节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进一步净化,配套输水管道和调蓄设施,统筹补充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守护“生态基因库”绘就“万物共生”生态新图景

  近年来,全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六盘山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

  张杰在提交《关于加强六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提案》中指出,我区仍存在大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差异,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动机制不健全、责任界限不清晰,对濒危和极危野生动植物,缺乏专项保护机制等问题。

  张杰建议,自治区统筹在各市县建立相应的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基地,科普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作用,对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影响。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保护纳入中小学实践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自治区层面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进一步明确林业主管部门及公检法相应的保护职责,委托或授权林草部门专门设立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检法职能部门,定期组织开展联合巡护和执法工作,对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形成震慑。由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牵头,对六盘山地区的濒危极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进行考察摸底,出台濒危极危野生动植物“一对一”保护措施,通过划定保护区域或人工干预保护,确保濒危极危野生动植物能够在六盘山林区繁衍生息,不断增强六盘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蔡睿晓)


【责任编辑】:包瑞